《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同期配发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撰写的短评,认为研究不仅从机制上提示炎症介质在肝癌进展中关键性作用,并为提高改善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提出了临床可行的方法。
据新华网消息,研究小组发现,在miR-26表达较低的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5年生存率由30%左右提高到65%左右,而miR-26表达较高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干扰素治疗,5年生存率相似。
由此,医学界找到了miR-26的表达水平这一判断肝癌患者是否适宜接受干扰素治疗的重要筛选指标,并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使之成为临床常规。
研究小组还发现,肝癌组织中miR-26表达水平低与IL-6、NF-kB两个炎性因子的表达异常增高有关。IL-6和NF-kB的异常增高在慢性炎症促癌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miR-26很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发生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参与研究的有孙惠川教授等专家组成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课题组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的课题组。据悉,我国在这项研究中享有相关知识产权。
干扰素预防肝癌复发机理和筛选标志研究获突破
寄生虫生长激素可激发肝癌发生
microRNA通过调节/微调炎症反应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microRNA参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理
最新microRNA研究
拟南芥基因组中新的microRNA预测及分析
MicroRNA的精确作用机制
用microRNA治疗肝癌
microRNA让人的容颜保持稳定
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的有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