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命经纬 > 新闻中心 > 食品> 文章正文
洋快餐可“绑架”大脑 让人觉得吃不饱

漫画:洋快餐能关闭大脑中提醒人们吃饱的“警报”机制
 
许多人吃洋快餐上瘾,吃了还想吃,甚至经常容易吃撑肚皮。是洋快餐的确好吃吗?否。美国一个最新研究发现,之所以人们会贪吃汉堡、奶昔、冰淇淋、巧克力等食品,是因为这些食品中所含的一种饱和脂肪可以迅速“控制”大脑,让人产生没有吃够吃饱的感觉,甚至周五吃了之后,到下周一还想再吃一次。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奶制品、汉堡以及奶昔中所含的饱和脂肪在食用后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让大脑关闭提醒人们已经吃饱的“警报”机制。
 
研究者称,这种作用非常强大,甚至令人吃过一个汉堡后过三天还觉得饿,想再吃一个。
 
领导这一研究的克雷格说:“通常,我们的身体会预先提醒自己已经吃得够饱了,但是在吃一些感到好吃的东西时,这一机制却会失灵。”克雷格说,这一研究同时显示,人的整个大脑机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变化。
 
本来大脑中有两种调控胃口的激素——胰岛素和瘦素(也称肥胖荷尔蒙),它们可以给予大脑是否已经吃饱的信号,但是饱和脂肪会令大脑发出忽视这些警告的信息。
 
克雷格说,这一研究显示,如果人们吃了饱和脂肪的食品,大脑就会被脂肪酸“击中”,对胰岛素和瘦素产生抗拒。“由于大脑并未指示人们不要再吃,所以很容易吃到撑。”克雷格说。
 
研究者还发现,饱和脂肪酸对大脑的“绑架”可以持续三天。而在饱和脂肪酸中,一种被称为软脂酸(又叫棕榈酸)的脂肪尤其擅长“蒙骗”大脑。软脂酸是一种在奶油、芝士、牛奶和牛肉里常见的饱和脂肪。
 
人体摄入的脂肪包括两大类脂肪酸——饱和和不饱和。饱和脂肪是指形成脂肪的碳链上带满氢原子, 这种脂肪可以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脂肪酸,是对心脏的一个重要威胁因素。肉类和奶制品是饱和脂肪的最主要来源。
 
这一研究是在老鼠身上进行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临床检查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
责任编辑:nina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未来十年人类大脑将可进行复制
    研究人员找到控制大脑发育的关键基因
    脑部神经元信号或可揭示大脑做选择的过程
    美女会令男子大脑功能减弱
    大脑控制肢体避开障碍的原因
    认知能力与大脑不对称性有关
    D型艾滋病病毒更易导致大脑炎症和损伤
    首次在细胞水平上观察到大脑对电刺激的应答
    科学家首次发现肥胖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研究发现:大脑对图像和声音的编码记忆机制相同
    摘要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奶制品、汉堡以及奶昔中所含的饱和脂肪在食用后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让大脑关闭提醒人们已经吃饱的“警报”机制。
    关键字
    洋快餐,大脑
     
    最新专题
    近期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