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命经纬 > 新闻中心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文章正文
利用DNA交换避免线粒体遗传疾病


(图片来源: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据《自然》网站报道,线粒体DNA只会由母亲传给后代,因为精子中的线粒体并不向胚胎贡献DNA。线粒体DNA突变与许多疾病存在关联,比如Ⅱ型糖尿病、线粒体肌病以及Leigh综合症(常见于婴儿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等。如今,一种在卵细胞间转移遗传物质的新技术有望被用来预防由线粒体DNA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美国俄勒冈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小组以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将一个卵细胞中的核DNA移入另一个去核卵细胞中,之后进行授精并植入子宫。这样生下的后代将具有一个母体的线粒体DNA和另一个母体的核DNA。
 
共15个胚胎被植入9个代孕母体,3个成功怀孕,其中1个为双胞胎,共产下4个后代。这与人类中的试管授精成功率相当。相关论文报告8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该论文共报告了其中的3个后代,目前没有发现异常状况。
 
线粒体疾病研究界对此研究感到鼓舞。澳大利亚墨尔本默多克儿童研究所专攻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学家David Thorburn表示,该研究屏除了所有携带致病突变的线粒体DNA,而且是在灵长类动物中完成的,这使得该研究“具有高度的创新意义,非常有前途”,“它应该能够比小鼠更近地模拟人类状况,如果能在人体中证明安全,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美国联合线粒体疾病基金会科学与医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迈阿密大学细胞生物学家Carlos Moraes说:“(这类)研究需要成本,也存在风险,但获益大于弊端。”
责任编辑:nina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DNA可随意弯曲
    调节线粒体内膜结构的蛋白质
    线粒体缺失会导致核基因组不稳定
    用粪便DNA给老虎报数
    脑细胞中调节线粒体运动的蛋白质
    科学家设计出囚禁DNA的“箱子”
    夜视的秘密:夜行哺乳动物DNA的特殊结构
    谷歌联合创始人捐DNA用于帕金森病基因研究
    线粒体的相关研究成果
    nature:线粒体与Caspase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摘要
    据《自然》网站报道,线粒体DNA只会由母亲传给后代,因为精子中的线粒体并不向胚胎贡献DNA。线粒体DNA突变与许多疾病存在关联,比如Ⅱ型糖尿病、线粒体肌病以及Leigh综合症(常见于婴儿的神经退化性疾病)等。如今,一种在卵细胞间转移遗传物质的新技术有望被用来预防由线粒体DNA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关键字
    DNA,线粒体
     
    最新专题
    近期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