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命经纬 > 新闻中心 > 综合资讯> 文章正文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蜕变为“算命”
        花几千元测一下基因,就能知道孩子将来是否会早恋,未来能不能成为“姚明”、“郎朗”?沪上有基因公司推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项目,宣称只要取出儿童口腔内壁的黏膜,就能测出孩子抑郁、早恋、酗酒、网络成瘾等40多种基因。  

        也有人将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称之为“基因算命”。世界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方面媒体联络的新闻官员Olivia  Law-Davies告诉晨报记者,到目前为止,她没有听说过基因检测可以预知一个孩子是否有音乐、绘画等天赋或早恋等倾向。

        “一些公司推出的天赋基因检测是一种欺骗手段,目的是为了骗父母的钱,只能算是骗局。”知名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在谈到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时,一连用了3个“骗”字。



检测机构:口腔黏膜能测儿童“早恋基因”

        在Google上搜索“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可以搜索到国内有数十家公司从事这项业务,其中不少检测机构与上海两家基因公司有联系——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奇芯基因”)。“一套儿童天赋基因检测3900元,包括40个基因检测项目。”“奇芯基因”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有“天赋基因检测”服务,可以通过基因检测了解儿童在性格、艺术、智商、情感、运动、成瘾、环境、保健等多个方面的“天赋”情况,并称准确率在90%以上。找出儿童具备的优势天赋基因型,然后再由天赋管理专家针对检测结果提出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

        工作人员还表示,检测过程也非常简单。“如果不方便前来,我们将提供DNA取样的工具给顾客在家自己取样,只需提取孩子口腔内壁的黏膜即可。”

        记者在该公司的宣传资料上看到,艺术基因检测包括“表演基因”、“音乐基因”等内容,而情感基因检测则包括“早恋基因”等内容。如果检测出“早恋基因”过高,这名儿童以后在成长中的恋爱问题就要特别注意。“新春苗”公司的检测方式和内容与“奇芯基因”基本一样,一整套检测的价格为4180元。



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号不代表有专利

        在这两家公司采访时,记者没看到有家长带儿童前来检测。但据了解,两家公司在国内发展了不少代理商,除了南京、重庆、广州等大城市,在温州、义乌、慈溪等小城镇也有。此外,在新加坡也有一家代理商。“奇芯基因”宣称,天赋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自于该公司下属奇芯研发中心与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儿童个性化教育培养基因芯片”,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810034637.7)。不过,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输入专利申请号,查询结果是“没有检索到相关专利”。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专利申请号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的一个标识号码,就好比在银行办业务先要拿号一样。专利申请号只能表明该公司申请了专利,还不能表明申请已获审批。

        据了解,前几年本市曾出现一阵基因专利申请热,我国知识产权部门对于这类基因专利申请的审查比较谨慎。



推广人员:检测结果其实只能作为参考

        面对社会的质疑,一家从事天赋基因检测市场推广的负责人昨日向记者坦言:“宣传上确实有些容易让人误解。”他告诉记者,这种天赋基因检测主要是给家长一种参考,让家长了解儿童在性格、成长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力和问题,并不能因为一名儿童“音乐基因”高,就判定他会成为音乐家。也不能因为他“早恋基因”高,就断定他长大后会早恋。

        他认为,一些机构在宣传上有些用语并不恰当,比如“早恋基因”并不存在,其实是通过基因来检测该儿童“是否性早熟”,以此来判断小孩长大后是否可能有早恋倾向。同时他也表示,特别是在性格测试上,个别家长在做过测试后,会觉得和现实有些不符,这主要是因为小孩性格的后天因素也很重要。



卫生部门:商业机构不能做诊断性基因检测

        昨天,记者在网上搜索基因检测,发现上海有大大小小数十家基因检测机构,不少机构宣称,除了能够提供天赋基因检测外,还能够提前诊断疾病,但检测的报价天差地别。有机构检测一个基因报价为人民币600元。另一家报价却高达一个基因3000元。有企业称天赋基因检测技术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合作,但昨天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秘书王艺向记者明确表示,该机构从未参与天赋基因检测。

        那么基因检测到底能不能做?在哪些地方检测才安全呢?“一些已被证实成熟有效的基因检测可以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上海市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商业机构不能做诊断性基因检测。根据2007年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基因检测已被明确列入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但是基因检测内容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只能检测包括大肠癌易感基因的基因检测、家族性乳腺癌基因的基因突变检查、血友病A、B基因突变检查等在内的20多项。业内人士承认,国内目前还缺乏基因检测方面的行业规范。



三问天赋基因检测事实真相

  ●“天赋基因”是否可信?

  基因不能判定天赋

  “目前这种检测技术毫无正面价值——除了能够给相关单位带来经济价值之外。”方舟子表示,现在一些做天赋基因检测的公司纯粹是故弄玄虚。“天赋不是用基因测得出来的。”方舟子说,目前基因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对它们的功能所知甚少,还未有定论。他解释说,天赋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并非由某一个基因决定的,涉及许多个基因彼此之间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智能有关的基因也许有几十、上百个,只知道其中的某一个基因,说明不了一个人的智能高低。即使将来某一天所有与智能有关的基因都被发现了,也难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智能,因为一个人的智能高低深受后天因素的影响。



  ●基因检测可否推广?

  技术不成熟不宜推广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钟扬教授介绍,业内一些专家确实在研究天赋基因。美国有科学家发现,有一些人天生就具有“绝对音感”,通过筛选后发现,一个人是否具有“绝对音感”与某个高度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有关,尽管之后有很多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但这一观点还未被证实。目前哪些基因与哪些天赋有关这一问题也还在研究中。

  钟扬表示,虽然很多天赋基因都是国外科学家发现的,但是就他所知,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没有正规机构提供检测天赋基因的服务。他认为,天赋基因检测是一项尚不宜推广的技术。

  业内人士称,目前各企业所应用的检测方法是参照了各科研院所发布的基因位点进行检测,但是这些位点究竟是不是主宰着人类的天赋还不确定,国际上对此也没有统一标准。



  ●对培养孩子有无益处?

  可信度低还涉及伦理

  上海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早教专家方凤建议家长通过动态观察来了解孩子具有何种能力,并在了解孩子的兴趣之后,给孩子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方舟子则坚持认为,不可能仅仅根据某个或少数几个基因来揭示某个人的潜在智能,以此来建立儿童培养计划是极其不负责任甚至有害的,本来天赋很高的儿童完全有可能被误测为天赋低而扼杀了其天才;反之,天赋低的儿童也很可能被误测为天才而拔苗助长。

  钟扬认为,天赋基因检测也带来了生命伦理问题,即使检测结果可信,是否意味着天赋不行就不能工作了?另外,谁有权知道其他人的天赋情况?这些都提醒人们对待基因检测要三思而后行。



代理商亲自验证:“基因检测”结果与实际相反

  家住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李先生投资“天赋基因”市场推广,并举家体验检测,在短短5个月里损失了16万元。

  去年10月底,李先生在网上了解到,“新春苗”公司正在推广“天赋基因”项目。“当时我跟他们通了七八次电话,他们说这个项目是国家级的上海生物芯片中心开发的,还有一大批中科院院士做技术支撑,是投入少、效益高的朝阳产业。”李先生还专程来沪,参观了上海生物芯片中心实验室,并当场签订代理协议,以60750元的代价,获得了黑龙江鸡西市的“天赋基因”独家代理经营权。

  据李先生介绍,他以每套1350元的价格,先向“新春苗”公司购入用于采取唾液样本的棉签和包装袋,然后设法在当地吸引客户,以每套测试约4000元的价格,承接“基因检测”的订单。然后再用棉签取样、包装后,快递到上海送检,再等待鉴定报告。

  李先生在当地媒体上投入了10万元余元的广告,但信者寥寥。“后来我才知道,那些中科院院士也根本不是这家公司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李先生感觉自己被骗了。

  去年12月,为了证实“天赋基因”检测结论是否准确,李先生特意用自己和儿子的唾液作为样本,寄到上海进行分析。两个月后,鉴定报告到手后,李先生惊奇地发现,其中的多项检测结论均和自己及家人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

  “我是香烟过敏性体质,从不抽烟,但是我的‘烟瘾基因’数据竟然是‘+’(说明较容易养成烟瘾),‘二手烟迟钝’数据是‘++’(说明对二手烟很不敏感)。”此外,李先生的儿子被测出“智商类”指标均为“-”(即低于平均水平),但对方的解释是“-”意味着正常……

  检测结果显示,李先生的“冲动基因”结果是“-”(即不容易冲动)。面对记者,他自嘲地说:“我只看了半天实验室就签了合同,连自己干的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就给了人家6万多元钱,居然我还算是不冲动的!”



测基因发现天赋?  4成多市民觉得“不靠谱”

  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能发现“郎朗”、“姚明”?  “晨报·问卷”调查显示,4成多市民觉得“不靠谱”,“说不定又是噱头。  ”

  共有106位市民接受了这项调查。当问到是否愿意带孩子去做儿童天赋基因检测时,74%的受访者明确回答“不愿意”,愿意尝试检测的只占到总人数的7%。  

  42%的人对基因测天赋投不信任票。他们认为,这种测法的科学性有待考证,自己在观念上也一时难以接受。  “这种检测到底准不准,如何收费,我们老百姓根本没法核实、判断。  ”张先生如是表示。还有人担心,如果检测结果不理想,会让孩子和父母有心理阴影。

  从事婚庆行业的涂先生有一个7岁的女儿。他觉得女儿从小就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天赋,但这并不影响自己培养女儿才艺的热情。在上学之余,涂先生还给女儿报了美术、跳舞的培训班,希望女儿通过后天的努力拥有自己的特长。

  “小孩有没有天赋,基因只是一方面,后天的教育、生活环境和父母影响等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和涂先生有同样想法的受访者都认为,“如果孩子快乐,即使没天赋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

  也有26%的受访者相信基因测天赋。他们觉得,现在的科技足够发达,完全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未来的“郎朗”、“姚明”。“毕竟是新鲜事物,试试也行。万一不去测,错失了培养天才的机会就可惜了。  ”李女士的想法几乎代表了这部分受访者的心声。

责任编辑:darknova
    相关文章
    Cell:膜蛋白磷酸化水平调节离子进出细胞
    DNA证据也可伪造?
    化合物生物合成“管道”
    南开科学家再度攻克病毒难关
    专访傅嫈惠:第一个睡眠时间基因
    神经元和植物根系细胞可能有类似的生长机制
    冲击世界前沿,有多少机会可以错失
    PNAS:香米的起源
    欧盟准备授权转基因植物来源药物
    柯林斯掌舵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摘要
    关键字
    生物
     
    最新评论员文章
    近期推荐新闻
    近期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