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命经纬 > 新闻中心 > 生理学> 文章正文
果蝇同性恋的生物学基础
    同性恋(homosexuality)的生物学基础至今仍是个谜。不过,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果蝇的性向(sexual orientation)是由一种先前未知的神经突触力(synapse strength)调节者控制的。利用这一发现,研究人员利用遗传手段或药物,成功地在几小时之内使果蝇变成了同性恋。相关论文12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学》(Nature Neuroscience)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David Featherstone。他和同事发现了一种被他们称为“性盲”(GB)的基因,该基因能够帮助将神经传递素谷氨酸盐运输出神经胶质细胞。之前的研究发现,改变细胞外的谷氨酸盐量能够改变神经细胞突触力,而后者在人类和动物的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遗传手段和药物改变果蝇的神经突触力。结果发现,他们能够在几小时之内开启或关闭果蝇的同性恋行为。
 
    研究人员推测,成年果蝇大脑具有双重感觉回路,一个用来触发异性恋行为,另一个则负责同性恋行为。当GB抑制了谷氨酸盐神经突触时,同性恋行为就被阻止了。
 
    Featherstone表示,将来也许能够利用这一研究结果驯养一些昆虫,通过操纵嗅觉让它们变得有用起来。
责任编辑:晓宇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果蝇免疫力随生物钟变化
    研究发现果蝇免疫力随生物钟变化
    同性恋可能与基因构成有关
    我科学家发现果蝇肠上皮干细胞可自我更新
    果蝇免疫调节器对耐受性的调控
    果蝇的内生短干涉RNAs
    英国科学家在果蝇中发现与人相似的衰老基因
    果蝇感光深层机制研究新进展
    果蝇研究发现的癌症治疗新技术
    科学家发现果蝇性别决定新机制
    摘要
    研究人员推测,成年果蝇大脑具有双重感觉回路,一个用来触发异性恋行为,另一个则负责同性恋行为。当GB抑制了谷氨酸盐神经突触时,同性恋行为就被阻止了。
    关键字
    果蝇,同性恋,生物学基础
     
    最新专题
    近期热点新闻